炮口轰鸣的画面谁都见过,可当航母编队与远程轰炸机在同一片海域狭路相逢,紧张感就不是演习能模拟出来的了。 台海方向的最新动态,让人很难忽视那股扑面而来的战争气息。 美国在关岛起飞的B-1B轰炸机绕行,日方派出F-15紧急伴飞,南边菲律宾的港口又在迎接美军增援。 这些细节像是无声的战鼓,一下下敲在所有人的心口。
中国海军的055型驱逐舰列队出港,舰体巨大的雷达天线在阳光下闪着冷光。 与其同行的052D和054A护卫舰拉开阵型,显然是进入实战部署状态。 这种规模的舰队行动,不是单纯演练的排场。 就连台湾方面,也承认解放军出动的舰机数量已经突破“以往最高值”。
日本自卫队不甘示弱,横须贺军港出动了“出云”号。 这艘本该是直升机护卫舰的舰艇,如今已能搭载F-35B起降。 从南海到东海,美日的防线像一张网,越收越紧。 这种画面,怎么看都像是一步步把冲突推向临界点。
美国国防部发言人话里带刺:“任何改变台海现状的企图,都将遭到联合回应。” 这句话背后,是盟友体系的集体站队。 韩国空军的F-16频繁在半岛演练,菲律宾甚至在今年扩大了美军可用的军事基地数量。 这还只是外围,一旦真爆发,所谓“蓝盟”不会只是喊口号的观众。
油轮的航线很沉默,却最能说明问题。 中国七成石油依赖进口,一旦海上通道受阻,就是全国交通与工业的心脏骤停。 美军手里拿的不是枪,是能源阀门。 想想俄罗斯的经历,天然气出口被卡脖子,国内经济一夜间跌落谷底。 这才是现代战争的另一层残酷。
半导体是另一根锁链。 台湾的芯片产能是全球命脉,一旦被冲击,中国的高科技产业将直接断血。 美国在制裁清单里最狠的就是芯片与软件。 俄军在战场上缺乏高精度制导武器,不就是因为被掐断了高科技供应? 换到中国,压力只会更大。
舆论战场同样喧闹。 西方媒体的镜头总是精准聚焦于他们想讲的故事。 一旦火力开动,外部话语权几乎瞬间被他们垄断。 “入侵”“侵略”“威胁”这样的标签,几乎可以想见会在多少屏幕上刷屏。 现实就是这么冷,子弹未必先飞,但话语早就出鞘。
俄乌冲突的教训谁都明白,却没人能替中国走这条路。 俄罗斯被围堵后靠转向东方市场缓口气,可那毕竟是能源出口国。 中国要面对的是高科技封锁和海运能源依赖,两条命脉被同时瞄准。 想到这里,不免让人心头一紧——所谓“战略自主”,究竟能不能真扛住?
台海上的舰炮或许只是表象。 真正的压力在于经济能不能稳住,社会能不能不乱,供应链能不能续命。 军事冲突会是一时的,制裁却可能是长久的。 如果真被锁死,代价会比战场的弹片还要尖锐。
有时候会忍不住想,这场看似必然的角力,到底是谁在逼谁? 飞机起降的轰鸣声越来越频繁,战舰的雷达不断捕捉彼此的信号。 一切都像是有人在故意加速时钟的摆动。 而时钟一旦敲响,没人能退回原点。
配资炒股行情,实盘10倍杠杆app下载,配资之家门户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